与土壤对话--土壤pH与作物生长
发布日期:2024-08-12 浏览次数:1342
与土壤对话--土壤pH与作物生长
文胜生物土壤医院
土壤酸碱度,又称“土壤反应”。它是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。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指数,以pH表示。土壤酸碱性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,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、养分有效性、有毒有害物质及土壤结构性有很大影响,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。
一、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特征
1、酸性土壤的特征
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的总称,包括红壤、黄壤、砖红壤、赤红壤和灰化土等。高温多雨的地方,风化淋溶作用较强,盐基易淋溶,盐基饱和度降低,容易形成酸性土壤。酸性土壤由于腐殖质含量高,一般颜色较深,多呈黑褐色,且土层肥厚,土质疏松,透水透气性好。抓在手里较为松软,湿润土不易握成块,地表浇水不冒白泡,水面浑浊,且能够很快渗入地下土壤,翻挖土时较为轻松。
2、碱性土壤的特征
碱性土壤是pH值大于7的土壤的总称,包括黑钙土、栗钙土、棕钙土等。半干旱或干旱地区的自然土壤,盐基淋溶少,相反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大,下层的盐基物质容易随着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上层,从而形成碱性土壤,又可分为石灰质土、盐土和碱土三类。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色、黄色等浅色,土层偏薄,土质较硬,透水透气性差。抓在手里比较有硬实感,湿润土容易握成团,松手后不易散开,地表浇水常冒白泡沫,水面不犯浑,且向地下土壤渗透较慢,翻挖土时较吃力。
二、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
1、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:土壤中微生物种类较多,有细菌、真菌、放线菌、藻类和原生动物等,是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,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、腐殖质合成、养分转化和推动土壤的发育和形成。土壤pH会影响有益土壤生物(包括细菌、真菌和蚯蚓等)的活性。这些生物在养分循环和有机物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。
2、对养有效性的影响:土壤pH值会影响土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,从而影响各种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。植物必要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pH的关系如下图:
(1)氮在pH 6-8时有效性较高,主要是由于当pH小于6时,固氮菌活动降低;当pH值大于8时,硝化作用受到限制。
(2)磷在pH 6.5-7.5时有效性较高,主要是由于当pH小于6.5时,土壤中的活性铁、铝增加,易形成磷酸铁、铝沉淀;当pH大于7.5时,易产生磷酸钙沉淀。
(3)钙、镁在pH 6-8时有效性较高,主要是由于当pH小于6时,在淋溶作用下,元素容易流失;当pH大于8时,土壤钠离子增加,钙、镁离子被取代形成碳酸盐沉淀。除此之外,钾在酸性土壤中也容易流失。
(4)铁、锰、铜、锌、钴五种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可溶而有效性高;钼酸盐不溶于酸而溶于碱,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;硼酸盐在pH5-7.5时有效性较好。
3、产生有毒害物质:
铝和锰在酸性土壤中更容易溶解,这有可能会导致有毒物质浓度增加,从而伤害植物根系。
(1)铝毒害:当游离的铝离子达到0.2cmol/kg土时,对植物根部具有很大的毒性,与根细胞壁、质膜相互作用,快速抑制根系生长,影响根系功能,进而导致干旱和矿质元素缺乏,使作物产量下降。主要表现为根系变粗,呈褐色,分枝减少,根尖膨大,根管/表皮脱落。
(2)锰毒害:当交换锰达到2-9cmol/kg土,或植株干物质含锰量超过1000mg/kg时产生锰毒害。过量的锰会抑制钙、镁的吸收及活性,并可破坏叶绿体结构导致叶绿素合成下降及光合速率降低。主要表现为根系变褐,根尖损伤,新根少;叶片出现褐色斑点,叶缘白化或变成紫色,幼叶卷曲等。
土壤过碱可溶盐分达一定数量后,土壤溶液浓度增大,渗透压增高,破坏了植物内部与土壤之间的盐平衡,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,造成植物吸收水分困难,根系及种子发芽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,甚至还会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,使植物脱水而死。可溶盐中尤其以碳酸钠的对植物的伤害能力最大,对植物根系和茎部都有腐蚀作用。
4、对土壤结果影响:
合适的pH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,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提高水分渗透性、土壤透气性以及根系的伸展和穿透。酸性土壤中氢离子较多,缺乏形成良好结构的条件,雨后易板结或被冲刷,造成水土流失;碱性土壤中钠离子较多,使土粒分散,土质粘重闭结,通透性差,物理性不好。
三、植物生长适宜的pH
四、产品推荐
D康1号-调酸压碱 好土壤 好收成
本品依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—“微生物靶向调控土壤健康的功能肥料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”项目研制而成。富含生物多促酶制剂,蛋白酶、淀粉酶、纤维素酶,水溶性生物碳和功能性复合菌剂。对土壤具有修复作用。特别是解决土壤酸碱问题、盐分高、保苗难问题。
功能特点:
1、调酸压碱:产品含有多种官能团(如羟基、羧基等),能够与土壤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反应,从而调节土壤的pH值。
2、改良土壤:生物多促酶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,降低土壤容重,增加孔隙度,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,有利于水、肥、气、热状况的调节。
3、降低盐分:产品带有负电的胶体,能增加阳离子的吸附量,起到隔盐、吸盐作用,抑制盐分上升,降低表土盐分含量。
4、抗逆抗病:复合功能性菌剂能够产生抗菌物质或竞争性占据生态位点,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。生物酶制剂能够激活作物的抗逆基因,提高作物的抗逆性。
5、提高品质:生物多促酶制剂通过参与植物的代谢过程,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均匀吸收,使作物生长更加均衡,从而提高作物的整体品质。
6、减肥增效:生物多促酶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利用率,减少化肥的使用量。
土壤酸碱度与植物的生长关系十分密切,土壤的酸性或碱性过大,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,从而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。因此,研究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的关系,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、指导土壤改良工作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推动农业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选自网络,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与土壤对话--土壤pH与作物生长
文胜生物土壤医院
土壤酸碱度,又称“土壤反应”。它是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。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指数,以pH表示。土壤酸碱性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,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、养分有效性、有毒有害物质及土壤结构性有很大影响,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。
一、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特征
1、酸性土壤的特征
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的总称,包括红壤、黄壤、砖红壤、赤红壤和灰化土等。高温多雨的地方,风化淋溶作用较强,盐基易淋溶,盐基饱和度降低,容易形成酸性土壤。酸性土壤由于腐殖质含量高,一般颜色较深,多呈黑褐色,且土层肥厚,土质疏松,透水透气性好。抓在手里较为松软,湿润土不易握成块,地表浇水不冒白泡,水面浑浊,且能够很快渗入地下土壤,翻挖土时较为轻松。
2、碱性土壤的特征
碱性土壤是pH值大于7的土壤的总称,包括黑钙土、栗钙土、棕钙土等。半干旱或干旱地区的自然土壤,盐基淋溶少,相反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大,下层的盐基物质容易随着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上层,从而形成碱性土壤,又可分为石灰质土、盐土和碱土三类。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色、黄色等浅色,土层偏薄,土质较硬,透水透气性差。抓在手里比较有硬实感,湿润土容易握成团,松手后不易散开,地表浇水常冒白泡沫,水面不犯浑,且向地下土壤渗透较慢,翻挖土时较吃力。
二、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
1、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:土壤中微生物种类较多,有细菌、真菌、放线菌、藻类和原生动物等,是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,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、腐殖质合成、养分转化和推动土壤的发育和形成。土壤pH会影响有益土壤生物(包括细菌、真菌和蚯蚓等)的活性。这些生物在养分循环和有机物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。
2、对养有效性的影响:土壤pH值会影响土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,从而影响各种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。植物必要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pH的关系如下图:
(1)氮在pH 6-8时有效性较高,主要是由于当pH小于6时,固氮菌活动降低;当pH值大于8时,硝化作用受到限制。
(2)磷在pH 6.5-7.5时有效性较高,主要是由于当pH小于6.5时,土壤中的活性铁、铝增加,易形成磷酸铁、铝沉淀;当pH大于7.5时,易产生磷酸钙沉淀。
(3)钙、镁在pH 6-8时有效性较高,主要是由于当pH小于6时,在淋溶作用下,元素容易流失;当pH大于8时,土壤钠离子增加,钙、镁离子被取代形成碳酸盐沉淀。除此之外,钾在酸性土壤中也容易流失。
(4)铁、锰、铜、锌、钴五种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可溶而有效性高;钼酸盐不溶于酸而溶于碱,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;硼酸盐在pH5-7.5时有效性较好。
3、产生有毒害物质:
铝和锰在酸性土壤中更容易溶解,这有可能会导致有毒物质浓度增加,从而伤害植物根系。
(1)铝毒害:当游离的铝离子达到0.2cmol/kg土时,对植物根部具有很大的毒性,与根细胞壁、质膜相互作用,快速抑制根系生长,影响根系功能,进而导致干旱和矿质元素缺乏,使作物产量下降。主要表现为根系变粗,呈褐色,分枝减少,根尖膨大,根管/表皮脱落。
(2)锰毒害:当交换锰达到2-9cmol/kg土,或植株干物质含锰量超过1000mg/kg时产生锰毒害。过量的锰会抑制钙、镁的吸收及活性,并可破坏叶绿体结构导致叶绿素合成下降及光合速率降低。主要表现为根系变褐,根尖损伤,新根少;叶片出现褐色斑点,叶缘白化或变成紫色,幼叶卷曲等。
土壤过碱可溶盐分达一定数量后,土壤溶液浓度增大,渗透压增高,破坏了植物内部与土壤之间的盐平衡,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,造成植物吸收水分困难,根系及种子发芽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,甚至还会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,使植物脱水而死。可溶盐中尤其以碳酸钠的对植物的伤害能力最大,对植物根系和茎部都有腐蚀作用。
4、对土壤结果影响:
合适的pH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,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提高水分渗透性、土壤透气性以及根系的伸展和穿透。酸性土壤中氢离子较多,缺乏形成良好结构的条件,雨后易板结或被冲刷,造成水土流失;碱性土壤中钠离子较多,使土粒分散,土质粘重闭结,通透性差,物理性不好。
三、植物生长适宜的pH
四、产品推荐
D康1号-调酸压碱 好土壤 好收成
本品依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—“微生物靶向调控土壤健康的功能肥料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”项目研制而成。富含生物多促酶制剂,蛋白酶、淀粉酶、纤维素酶,水溶性生物碳和功能性复合菌剂。对土壤具有修复作用。特别是解决土壤酸碱问题、盐分高、保苗难问题。
功能特点:
1、调酸压碱:产品含有多种官能团(如羟基、羧基等),能够与土壤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反应,从而调节土壤的pH值。
2、改良土壤:生物多促酶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,降低土壤容重,增加孔隙度,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,有利于水、肥、气、热状况的调节。
3、降低盐分:产品带有负电的胶体,能增加阳离子的吸附量,起到隔盐、吸盐作用,抑制盐分上升,降低表土盐分含量。
4、抗逆抗病:复合功能性菌剂能够产生抗菌物质或竞争性占据生态位点,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。生物酶制剂能够激活作物的抗逆基因,提高作物的抗逆性。
5、提高品质:生物多促酶制剂通过参与植物的代谢过程,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均匀吸收,使作物生长更加均衡,从而提高作物的整体品质。
6、减肥增效:生物多促酶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利用率,减少化肥的使用量。
土壤酸碱度与植物的生长关系十分密切,土壤的酸性或碱性过大,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,从而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。因此,研究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的关系,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、指导土壤改良工作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推动农业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选自网络,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- 上一篇:如何解决大棚种植长青苔问题
- 下一篇:让土壤更健康:腐植酸的神奇力量